小兒腹瀉病是一種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征的消化道綜合征。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六個月到兩歲嬰幼兒發病比較高,一歲以內占半數,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診斷要點:大便次數比平時多,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
治療方案以急性腹瀉為例:
第一,飲食療法,不進食可繼續母乳喂養,人工喂養的患兒,六個月以下可以繼續喂配方乳,六個月以上可以繼續使用已習慣的平常飲食,比如稀粥、面條,并加少許植物油,蔬菜、魚和肉末,避免給患兒喂食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重型腹瀉嘔吐比較重的可暫禁食4到6小時不禁水,嘔吐好轉后逐步恢復飲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第二,液體療法,主要分為口服補液或者是靜脈補液,靜脈補液適用于比較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