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氯霉素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常見的藥物。使用氯霉素不當所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一般分為兩種可逆性紅系增生抑制和不可逆性過敏性再障。
其中,可逆性紅系增生抑制是由于氯霉素的毒性所致,與劑量有關,如使用氯霉素超過一定劑量就會發病。因氯霉素結構中的硝基苯根能抑制血細胞線粒體蛋白質的合成,導致線粒體的損壞。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目前尚沒有絕對安全的劑量,一般由醫生掌握。由氯霉素引起的可逆性紅系增生抑制在停藥后病情可以逐漸恢復。
不可逆性過敏性再障,是由于機體對氯霉素敏感或對其解毒能力有缺陷所致,與個體遺傳基因異常有關,而與劑量無關。由于這類人群的基因在氯霉素作用下可發生改變,造成骨髓造血多能干細胞不可逆和持久的改變,使其不能分化,結果骨髓三系造血細胞(紅系、粒系、巨核細胞)減少,這種病情往往較為嚴重。
因此,開始治療前應檢查血象,應用氯霉素后每48小時再查一次,治療結束還要定期檢查血象,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同時應該嚴格按照醫生醫囑執行,不能加大藥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