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會導致多項生化指標異常。在肝硬化的情況下,通常會觀察到以下指標升高:轉氨酶、膽紅素、堿性磷酸酶以及甲胎蛋白等,同時,血常規檢查可能發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1、轉氨酶升高
肝硬化時,肝細胞受損,釋放到血液中的轉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會明顯升高。
2、膽紅素升高
由于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下降,直接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都可能升高,導致黃疸的出現。
3、堿性磷酸酶升高
肝硬化可導致膽道梗阻,從而使堿性磷酸酶(ALP)水平上升,這反映了膽汁排泄受阻。
4、甲胎蛋白可能升高
在部分肝硬化患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可能上升,這是一種腫瘤標志物,其升高有時可能與肝細胞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5、血常規異常
肝硬化患者還可能出現血常規異常,通常表現為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這是由于脾功能亢進導致的。
在治療肝硬化時,常用的藥物包括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護肝藥物如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用于保護肝細胞;以及利尿劑如螺內酯、呋塞米,用于治療肝硬化導致的腹水。這些藥物的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指導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