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中可引起牙齦增生的藥物常見于苯妥英鈉。
苯妥英鈉對大腦皮層運動區具有高度選擇性抑制作用,主要認為可以穩定腦細胞膜的功能和增加顱內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從而可以治療癲癇,而且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是,長期服用會引起牙齦增生,其原因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苯妥英鈉可以磷酸化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使其下游的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受到抑制進而使牙齦成纖維細胞進入增殖期,引起牙齦增生。兒童發生率高,長期服用后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甚至胃炎,飯后服用可減輕。可引起過敏反應,常見皮疹伴高燒。一旦出現癥狀,立即停藥并采取相應措施。
患者應注意口腔衛生,經常用力按摩牙齦癥狀多能得到改善。停藥3~6個月以上,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