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二項檢查,是醫學實驗室中常見的一種檢測手段,主要用于評估機體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它包括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兩個核心指標,對于診斷多種與凝血相關的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凝血酶原時間,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功能。若此時間延長,可能意味著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異常,常見于維生素K缺乏或使用抗凝藥物后。反之,時間縮短則可能表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有血栓形成的風險。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則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的狀況。該時間延長可能提示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或是存在抗凝物質,如血友病患者就常見此指標異常。若時間縮短,同樣暗示高凝狀態或血栓形成的傾向。
當凝血二項檢查結果異常時,醫生可能會進一步建議進行其他相關檢查,如血常規、D-二聚體測定等,以明確病因。針對凝血功能異常,治療方法因具體原因而異,可能涉及補充凝血因子、使用抗凝藥物或進行其他針對性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凝血二項檢查只是凝血功能評估的一部分。如有異常癥狀或擔憂自己的凝血功能,請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受傷,以降低意外出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