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厚的辨證治療一般包括肝腎陰虛型、氣滯血瘀型、痰濕阻滯型、脾虛氣弱型、寒凝血瘀型。中醫認為子宮內膜增厚多與肝腎功能失調、氣血瘀滯有關。治療時需根據患者的體質、癥狀及舌脈象進行綜合分析,辨證分型治療。
1、肝腎陰虛型:
表現為月經不規律,經量少或閉經,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治療以滋養肝腎為主,常用藥物有何首烏、枸杞子、熟地黃等,以養陰清熱,調和沖任。
2、氣滯血瘀型:
癥狀為經前乳房脹痛,經血有塊,痛經明顯。治療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常用藥物有桃仁、紅花、川芎等,以疏通經絡,消散瘀結。
3、痰濕阻滯型:
患者多體態肥胖,月經不調,帶下量多。治療需化痰除濕,調經通絡。常用藥物有半夏、陳皮、茯苓等,以健脾利濕,化痰通絡。
4、脾虛氣弱型:
表現為月經淋漓不凈,面色萎黃,食欲不振。治療宜健脾益氣,固沖止血。常用藥物有黨參、白術、黃芪等,以增強脾氣,提升固攝之力。
5、寒凝血瘀型:
患者常有痛經、經血量少、色暗有血塊。治療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常用藥物有肉桂、吳茱萸、當歸等,以溫暖胞宮,化散瘀血。
患者在接受中醫治療時,需遵醫囑,堅持治療,方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