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腎穿刺通常有感染、出血、疼痛、尿潴留、腎周圍血腫等危害,出現這些現象后,應及時就醫治療。
1、感染:
腎穿刺是利用穿刺或外科手術的方法,從患者的腎臟中獲取少許的腎臟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如果在穿刺過程中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引發細菌侵入腎臟,可能會導致感染。
2、出血:
在做腎穿刺時,需要使用穿刺針從局部抽取液體以及組織,此時會對局部皮膚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使局部出現短暫性出血。
3、疼痛:
腎穿刺的過程中,穿刺針進入皮膚組織后會對局部造成刺激,引發疼痛,并且穿刺后也會使局部有傷口出現,在觸碰時也會產生疼痛。
4、尿潴留:
如果在腎穿刺的過程中,采取的穿刺位置不對,并且精神過度緊張,可能會影響排尿系統,導致尿路梗阻,出現尿潴留的現象。
5、腎周圍血腫:
若在腎穿刺后沒有做好局部護理,過早的下地活動可能會對局部肌肉造成刺激,并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出現腰疼、腎周圍血腫的現象。
腎穿刺后,應嚴格遵醫囑臥床休息,減少重體力勞動,也可適當的飲水,有助于促進尿液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