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血臨床上指便血,肚子疼臨床上指腹痛。便血腹痛考慮是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腸息肉、結腸癌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
1、細菌性痢疾:
是由志賀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患病后隨著志賀桿菌數量的不斷增多,容易引起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癥狀。可以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阿奇霉素顆粒、頭孢克肟顆粒等藥物治療,用藥期間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避免吃辣椒、大蒜、生姜等食物,以免影響藥物成分發揮理想的治療作用。
2、潰瘍性結腸炎:
屬于慢性炎癥性疾病,在炎癥的不斷刺激下,會出現亞急性腹瀉、黏液膿血便及腹痛等癥狀。可以遵醫囑用溫水送服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潑尼松片、甲潑尼龍片等藥物治療,服用上述藥物期間也可以適量的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雞蛋羹、軟面條等。
3、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該病主要與門靜脈及其分支壓力增高有關,如果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現破裂,會引起嘔血、便血、腹部持續性疼痛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賁門周圍血管離斷手術進行治療,術后身體不能立即恢復正常,所以應常規禁食8~12小時。
4、腸息肉:
患病后隨著腸息肉體積的不斷增大,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刺激和壓迫,從而引起持續性下腹劇痛、排便性質改變、便血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腸息肉切除術治療,術前需要禁食禁水,術后需要及時休養。
5、結腸癌:
該病會影響結腸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從而引起頻繁便血、持續性下腹疼痛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腸部分切除術、放射治療等方法改善,在治療期間也需要重視情緒調節,可以適當的聽音樂、練瑜伽、打太極等,有利于緩解心中壓力。
無論患有哪種疾病,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均需要定期去醫院復查,以便了解病情的具體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