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我坐診時接診了一位65歲的男性患者,患者自述早上起床后,感覺到比較頭暈,而且一側肢體有些無力和麻木,當時并沒有在意,以為是晚上受涼引起的,活動一下就好了,但是到了中午,癥狀仍然沒有得到緩解,而且家人還發現了患者有嘴歪的癥狀,頓時感覺情況不妙,所以立刻在家人的陪同下來醫院就醫。我立刻安排患者進行了冠脈CT檢查,檢查結果診斷為腦中風。
說起腦中風,我想起了曾經有一位患者向我咨詢,腦中風分為哪兩種情況?當時我耐心的回答了患者的問題,現在,我想通過這篇文章,對這個問題再次進行解析,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了解腦中風這一疾病。
腦中風,也被稱為腦卒中,是一種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引發腦部組織損傷的疾病,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兩種。
缺血性腦中風是由于腦部血管堵塞,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血栓形成或血管狹窄引起的。患者的癥狀通常包括頭暈、頭疼、惡心、嘔吐,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出血性腦中風是由于腦部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流入腦組織中。患者通常會出現突然的頭疼、惡心、嘔吐、意識障礙。
對于這位腦中風患者,我建議日常生活中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護理: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患者應戒煙、限酒,保持均衡的飲食,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減少肥肉、肥腸等油膩食物的攝入,還應按時休息,每天10點之前按時睡覺,不可以熬夜。
2、進行康復訓練:如果患者發生了偏癱,則應進行步行訓練,訓練時,由家屬協助,兩人同時先邁外側下肢,后邁內側下肢,每次向前邁進5~10米后休息一下。
在此我想提醒廣大患者的是,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腦中風,患者一旦出現癥狀,應立刻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