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皮膚過敏的狀態,發病原因復雜且不十分明確,它的出現、復發或加重是受某種或某些體內外刺激因素的影響并和身體反應性有關。自覺瘙癢,皮損為多形性,有滲出傾向,慢性期皮損增厚,易反復發作。
一般認為濕疹是多種內外因素協同或相互作用導致,大致可分為致敏因素和個體因素,具體如下:
致敏因素:刺激因素可以是物理或化學性外因,也可以是各種內在的刺激,例如內分泌、消化道、肝臟及腎臟等內臟疾病,慢性扁桃體炎及前列腺炎等病灶感染,真菌、寄生蟲或食物、空氣中花粉、羊毛等吸入物及神經刺激。
個體因素:性別、年齡、遺傳素質、健康狀態、精神神經系統的功能、營養或新陳代謝的障礙以及皮膚本身的特性(皮膚干燥或多汗出油、血管的充血程度等)等各種因素皆可影響人體的反應性。神經精神因素,如憂愁、恐怖、抑郁等情緒的變化可能引起濕疹的發作或使癥狀加重,精神緊張、失眠、過度勞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出汗、血管反應異常,可使濕疹加重。
濕疹的治療:
濕疹在治療上需要尋找及移除各種可能致病的因素。若為局部性濕疹可局部用藥,若瘙癢厲害,可以用止癢藥或抗過敏的藥來處理。若濕疹范圍很大,比如已經出現泛發性濕疹,則可使用系統用藥。總的來說,濕疹一般采用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賽庚啶等,或免疫調節藥,如脾氨肽口服溶液。對于某些患者,尤其嚴重的急性患者,可用適當劑量的免疫抑制劑,如潑尼松等藥物治療。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飲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穿寬松的衣服,保持樂觀的心情,避免經常熬夜、精神壓力過大等。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藥知識,請咨詢醫生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