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息肉并非一定要切除,治療方案的確定需根據息肉性質、大小以及患者的具體癥狀來綜合評估。
腸胃息肉是指在腸胃黏膜表面突起的贅生物,它們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前病變。對于小型、無癥狀且經病理檢查確認為良性的息肉,可以選擇定期觀察。通過內鏡定期檢查,監控息肉的生長情況,若無惡變傾向,可暫不切除。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息肉引起的不適癥狀進行緩解,以及通過藥物嘗試控制息肉的生長。常用的藥物包括抑酸藥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用以減少胃酸對息肉的刺激;抗炎藥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用于控制可能存在的感染;以及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果膠鉍,以增強腸胃黏膜的防御能力。若息肉較大、增長迅速、有出血或惡變風險,或者患者癥狀明顯,影響生活質量,則需考慮手術切除。手術通常通過內鏡進行,包括高頻電凝切除、激光及微波灼除法等,對息肉進行精準切除,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對于某些特殊類型的息肉,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由于惡變風險極高,通常建議盡早進行根治性手術。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和適當運動,以降低息肉復發的風險。腸胃息肉的治療需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并非所有息肉都必須切除。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