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梅毒后,癥狀的出現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但通常在感染后的2到4周內發病,平均潛伏期約為3周。梅毒的癥狀發展可分為早期、潛伏期和晚期三個階段。
在感染后的2到4周內,患者通常在感染部位出現一個無痛性潰瘍,即硬性下疳,常見于生殖器、肛門或口腔。此階段可能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若未經治療,早期癥狀可能自行消退,但疾病會進入下一階段。
硬下疳消退后3到4周,即感染后的9到12周,進入潛伏期。此階段雖無明顯癥狀,但梅毒病菌仍存于體內,具有傳染性。潛伏期可持續數年,期間病菌可通過性接觸傳播。
若患者未經治療,多年后可能進入晚期階段。晚期梅毒影響多個器官系統,包括心臟、血管、中樞神經系統等,可能引發心臟病、神經系統問題、視覺和聽力損害等。
梅毒的治療主要采用抗生素,如鹽酸米諾環素片、鹽酸多西環素片等。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預防梅毒的關鍵在于安全性行為,包括使用避孕套和避免與感染者直接接觸。一旦出現梅毒癥狀,應立即就醫診斷和治療,以防止疾病進展并減少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