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接診了一位40歲男性患者,患者講述自己這段時間小便總是出現血尿、蛋白尿,還伴有水腫的癥狀,這讓他非常擔心,于是來到醫院就診。根據患者的癥狀描述,我懷疑他可能患有腎小球腎炎,并建議他進行腎活檢。
患者對腎活檢這項檢查不太了解,便向我詢問,醫生,腎活檢是什么意思?是診斷什么疾病的?針對患者的問題,我為他做出了以下解答:
腎活檢是通過穿刺或外科手段從患者腎臟取出少量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通過腎活檢,醫生可以明確腎小球的病變類型、程度,幫助醫生判斷腎病綜合征的病因,如間質性腎炎、腎小管酸中毒、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型腎病等,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針對這位患者,我立馬為他安排了手術,為了避免局部發生血小板聚集,引發感染,我為患者開具了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同時,還告訴患者,如果在服用藥物期間有不適反應可遵醫囑更換頭孢拉定膠囊或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并叮囑他,在服用藥物時要謹遵醫囑,不可私自減少或增加藥量,以免影響藥效。
此外,我還為患者分享了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注意休息:腎活檢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7~15天,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每晚10點前睡覺,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幫助身體恢復。
2、合理飲食:在飲食方面,患者應避免食用過于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橙子、獼猴桃等,每日攝入量在200~350克,這些食物有助于身體的康復。
最后,我想說的是,腎活檢雖然是一項有創檢查,但它在腎臟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是無法替代的。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其意義、注意事項和可能的風險,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就能為腎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