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是由多種人類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見于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常以突發高熱、咽痛、吞咽困難、咽部多個灰白色皰疹的方式出現,早期辨別皰疹性咽峽炎,并予以正確有效的治療措施,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尤為重要。
皰疹性咽峽炎的潛伏期常為3~5日,典型的臨床表現有突發高熱、咽痛、流口水、咽峽部皰疹,小嬰兒常因咽痛拒絕進食、煩躁不安、精神萎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足口病有和皰疹性咽峽炎部分重疊的病原體,所以也會出現上述癥狀。不同的是,皰疹性咽峽炎是先發熱再出疹,皰疹分布在咽部和軟腭處,而多數手足口病是先出疹再發熱(有的無發熱),除了口腔咽部和軟腭有皰疹外,口唇、手心、足底、肛周、臀部、膝蓋、手肘也可出現皰疹。
皰疹性咽峽炎多為自限性,病程多在4~6日,目前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1、針對發熱,首選物理降溫,可予頭部冰敷、貼退熱貼或溫水擦浴,若物理降溫無效,可遵醫囑選用退熱藥。2、針對皰疹,應盡量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可予西瓜霜或開喉劍噴霧劑噴于潰瘍處,減輕局部疼痛,促進潰瘍愈合。3、針對抗病毒治療:指南推薦早期使用干擾素α噴霧或霧化、利巴韋林靜脈滴注,而兒科協會達成的共識認為,年齡較小的嬰兒不主張靜脈注射利巴韋林,可選用利巴韋林氣霧劑,其用藥量較小,不良反應較輕,安全性較高。4、針對護理,多注意休息、飲水、補充維生素,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保持居室通風透氣,以防交叉感染。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