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中藥之后小腹墜痛可能是正常現象,也可能是飲食不當、寒冷刺激、藥物刺激、藥物過敏等原因導致,需要及時就醫。
1、正常現象:
如果是喝調理月經的中藥,比如益母草、藏紅花、大棗等,用藥后會因為月經來潮而出現小腹部位墜脹感以及疼痛,屬于正常的現象,通常在月經結束后會自行恢復。在此期間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陰部位清潔干凈,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2、飲食不當:
如果在喝中藥期間沒有注意飲食,會因為吃了辣椒、大蒜、咖喱等刺激性食物而導致胃腸道蠕動速度加快,此時也會引起小腹不適,還可能會出現疼痛感。需要及時調整飲食,盡量選擇清淡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條、藕粉等,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3、寒冷刺激:
用藥期間不注意腹部的保暖,會因為寒冷刺激而導致腸道組織痙攣,此時會加快腸道蠕動,出現下墜感、疼痛、腹瀉等癥狀。需要加強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物,也可以適當的喝一些熱水,能夠使癥狀緩解。
4、藥物刺激:
由于中藥都會有一定的刺激性,喝了以后可能會增加身體的負擔,使胃腸道功能紊亂而出現墜痛感,還可能會伴有惡心、腹脹等表現。通常在停藥以后會自行恢復,此時也可以多喝一些水,能夠促進中藥代謝。
5、藥物過敏:
如果對所喝的中藥過敏,會使胃腸道出現過敏反應,引起小腹部位疼痛、腹瀉、皮膚瘙癢等癥狀。此時要及時停藥,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藥物治療,能夠起到抗過敏的作用。
平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不可以盲目調整,用藥期間不能吸煙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