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是感染瘧原蟲造成的傳染病,瘧疾的癥狀一般有突發性寒戰、高熱和大量出汗,伴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表現,具體癥狀可分為潛伏期、寒戰期、發熱期、出熱期。
1、潛伏期因感染方式、感染原蟲量和種類的不同,以及人體免疫力的差異,患者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驅癥狀,如乏力、頭痛、四肢酸痛、食欲下降、不規則低熱等。間日瘧、卵形瘧潛伏期為13~15天,三日瘧潛伏期為24~30天,惡性瘧潛伏期為7~12天。
2、寒戰期表現為畏寒,首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而后背部、全身發冷。可有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持續約10分鐘~1小時,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發熱期患者冷感消失以后面色會轉紅,發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體溫越高,可達40℃以上。發熱以間歇熱為主,高熱患者可表現為輾轉不安、抽搐、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此外可有心悸、口渴等癥狀,持續可2~6小時,個別達10余小時,發作數次后唇鼻處常見皰疹。
4、出汗期患者在高熱后期顏面手心會有微汗,隨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2~3小時后體溫降低,患者可有困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