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疥瘡,醫學上又稱為癤,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感染疾病,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引起。其發病原因多樣,包括個人衛生不佳、皮膚損傷、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影響以及環境因素等。
1、個人衛生不佳
皮膚表面長期存在的污垢和油脂,為細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溫床。若日常清潔不到位,細菌容易滋生,進而引發火疥瘡。
2、皮膚損傷
任何形式的皮膚破損,如擦傷、割傷或昆蟲叮咬,都可能為細菌入侵提供途徑。細菌通過破損處進入毛囊,引發感染。
3、免疫力下降
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時,身體對細菌的抵抗力降低。這種情況常見于長期疲勞、營養不良或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群。
4、慢性疾病影響
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循環障礙等,會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和修復能力,增加患火疥瘡的風險。
5、環境因素
長期處于潮濕、高溫環境,或者皮膚長時間受到摩擦、壓迫,也可能誘發火疥瘡。
在治療火疥瘡時,醫生通常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如外用抗生素軟膏(如紅霉素軟膏)、口服抗生素(如頭孢類藥物)或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此外,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增強免疫力、控制慢性疾病以及改善生活環境,也是預防和治療火疥瘡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