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發熱是指以內傷為病因,氣血陰陽失衡為基本病機,以發熱、自汗、盜汗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外感發熱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溫熱疫毒之氣,導致營衛失和,臟腑陰陽失調的病證。建議出現發熱癥狀后一定要及早去醫院就診治療,避免耽誤病情。
發熱是臨床常見病之一,中醫學依據其病因病機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內傷發熱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多為低熱或自覺發熱,體溫并不升高,不惡寒,或雖有怯冷,得衣被則減,由病程較長,又可反復發作,往往需要長期調理治療。外感發熱由感受外邪而致,起病較急,病程較短,惡寒,加上衣被惡寒不減,通常表現為高熱,兼有頭身疼痛、鼻塞流涕等外感表證。內傷發熱在治療上應依據病史、癥狀、脈象等辨明證候的虛實,屬實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濕為主,適當配伍清熱;屬虛者則應益氣、養血、滋陰、溫陽,除陰虛發熱可適當配伍清退虛熱的藥物外,其余均應以補為主。而外感發熱則以清熱為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