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導致的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引發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損傷。在眾多導致壓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身體局部長時間受到壓力,阻斷了血液循環。
具體來說,長期臥床或坐輪椅的患者,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持續受壓,當這種壓力超過毛細血管的正常承受范圍時,就會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使得皮膚及皮下組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和氧氣供應,進而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部位就容易形成壓瘡。
除了主要的壓力因素外,還有幾點重要因素促使壓瘡的形成:
1、摩擦力,如患者移動時皮膚與床單的摩擦會損傷皮膚表層;
2、剪切力,身體組織間的相對移位會切斷血管供應;
3、局部皮膚狀態,如潮濕環境或皮膚完整性受損都會增加壓瘡風險;
4、患者的營養狀況,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等必要營養物質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
5、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病癥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
在治療壓瘡時,常采用清洗傷口、使用抗生素軟膏防止感染,并可能用到止痛藥如布洛芬以緩解疼痛。同時,為了預防壓瘡的發生,需定期幫助患者變換體位,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并保證患者攝入充足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