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出現低蛋白血癥,主要歸因于蛋白攝入不足、肝臟合成功能受損、蛋白丟失過多以及消耗增加等多方面因素。
蛋白攝入不足是首要原因。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導致蛋白質攝入減少。同時,肝性腦病時可能需要限制蛋白質飲食,進一步加劇了蛋白攝入的不足。
肝臟合成功能受損是關鍵因素。肝臟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場所,肝硬化時肝細胞受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顯著下降,直接導致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
蛋白丟失過多也是重要原因。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水和胸腔積液,這些液體中的蛋白質會隨排放而丟失。此外,上消化道出血也會導致蛋白質的大量丟失。
消耗過多亦不容忽視。肝硬化患者常處于營養不良狀態,部分蛋白質和氨基酸被用于能量供應,進一步加劇了低蛋白血癥的情況。
針對低蛋白血癥與肝硬化的治療,除了補充白蛋白,如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外,還需考慮利尿劑如呋塞米片以減輕水腫。同時,針對肝硬化的原發病因治療也至關重要,如使用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韋片等。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以減輕肝臟負擔,促進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