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蚊子、螨蟲、跳蚤等咬的是長條狀的包,可以通過加強皮膚管理、應用藥物等方法處理。
如果被蚊子、螨蟲、跳蚤等蚊蟲叮咬局部皮膚時,注入皮膚內(nèi)的分泌物可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容易誘發(fā)過敏反應,多為鮮紅色的風團樣損害,局部的炎癥反應也會向周圍組織蔓延,所以皮損部位可呈長軸形狀,會伴有明顯的疼痛感和瘙癢感。如果皮疹逐漸消退后,可留有短暫淺褐色色素沉著,一般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局部的顏色則可變淡。
如果被此類蚊蟲叮咬后,避免用手過度撓抓局部,以免出現(xiàn)破潰或繼發(fā)感染。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復方酮康唑軟膏等外用藥物涂抹,必要時也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鹽酸苯海拉明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組胺類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