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偏盛是中醫常見的一種證候類型,可以從癥狀、病因和治療幾個方面加以理解,具體如下。
1、癥狀:濕熱偏盛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等。
2、病因:感受外邪、飲食不節和脾胃失健是導致濕熱偏盛的病因。夏秋之交,暑熱未盡,水濕泛濫,濕熱最盛,最易侵犯人體,從而蘊結為病。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濕阻、氣滯等,而食滯、濕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生濕熱。由于各種原因傷及脾胃,均可導致其運化功能失常,水濕內停,濕阻日久化熱,從而成濕熱之證。
3、治療:濕熱偏盛在治療時所選的藥物是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茵陳、車前子、石膏、薏苡仁等,具有清熱燥濕作用的黃連、黃柏、黃芩等藥物也可以一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