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我接診了一位5個月大的男嬰,因為連續幾天沒有大便而來到我的診室,家長表現的非常擔心和焦慮,懷疑男嬰是否有便秘的現象,我發現男嬰精神狀態良好,聽其母親說,他的食欲也非常正常,也不存在哭鬧的情況,身體并沒有其他不適的癥狀。經過我詳細的檢查和詢問,我初步考慮,男嬰的這種情況并非疾病原因導致,而是”攢肚子“引起的。
這位家長感覺到比較疑惑,所以向我咨詢“攢肚子”究竟是怎么回事?攢肚子的癥狀發生在嬰兒幾個月時是正常的?今天我將通過這篇文章為大家解析攢肚子的現象,希望能夠使更多的家長對于這一現象有所了解,從而更好的應對。
攢肚子是指嬰兒在一段時間內,大便次數減少,大便量增多,甚至出現幾天不排便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嬰兒的消化系統在逐漸成熟,對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強,導致殘渣減少,從而減少了排便次數。
嬰兒個人免疫能力影響攢肚的出現時間,大概在2個月至6個月時,主要是由于此時胎兒的消化系統正逐步完善,嬰兒的胃腸消化酶分泌增多,胃腸蠕動增加,嬰兒能充分消化和吸收食物,食物殘渣減少,不足以刺激肛門排便,因此出現“攢肚子”的情況,比如我接診的這個嬰兒便是在5個月時出現攢肚子的情況。
那么,嬰兒“攢肚子”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按揉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雙手從左下方開始,順時針滑向右上方,交替進行按摩,每次3~5次。此操作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緩解攢肚癥狀。操作時注意力度適中,避免過度壓迫嬰兒腹部,確保嬰兒舒適安全。
2、飲食調節:建議母乳喂養的媽媽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于油膩或刺激性食物。如已添加輔食,應選擇易消化、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泥、水果泥等。同時,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有助于軟化糞便,緩解攢肚現象。為5個月的嬰兒制作水果泥,可選用新鮮熟透的水果,去皮去核后蒸熟或攪打成泥,確保細膩無渣。初次嘗試時,可先從單一水果開始,逐漸混合,觀察寶寶反應。水果泥可適量加入溫開水或母乳調稀,方便嬰兒吞咽消化。
家長平時應注意觀察嬰兒的身體狀況,若嬰兒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不可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