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我的叔叔頻繁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的癥狀,特別是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得幾乎無法活動,于是我立刻陪著叔叔去了醫院。醫生給叔叔進行了血常規檢查發現CCP抗體,即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高,聽朋友說這項數值高到一定程度,可以診斷為類風濕,也就是類風濕關節炎,所以迫切的向醫生詢問該項數值高的多少是類風濕關節炎,那么,真相你了解嗎,現在一起來看一看吧!
醫生解釋說,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特異性抗體。它的升高通常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密切相關。然而,單一的抗環瓜氨酸肽抗體升高并不能直接作為診斷類風濕的唯一標準,因此不存在抗環瓜氨酸肽抗體多高可以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如需確診該病需要完善其他相關檢查,比如類風濕因子檢查、血沉檢查等。
我的叔叔在醫生指導下完善了相關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確診疾病后,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了抗風濕藥物甲氨蝶呤片進行治療,醫生說如果不使用這個藥物,也可以利用來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藥物治療,目前叔叔的癥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這次經歷還讓我學習到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內容:
1、關節活動:在床上進行一些簡單的關節活動,如膝關節的屈伸、腕關節的旋轉等。這有助于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和強度,建議每次10~15分鐘,每天進行3~6次。
2、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若長期保持同一姿勢,容易影響病情恢復,無論是坐著、站著還是躺著,都需要2~3個小時更換一次姿勢,每次變換姿勢時,慢慢移動關節,以減少僵硬和疼痛。
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分享這次陪診經歷,讓更多人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知識,提高健康意識,共同守護我們的關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