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內膜炎因為感染后體內毒素的抑制、脾功能亢進從而出現貧血。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細菌或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引起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癥,感染性心內膜炎由于繼發細菌感染,細菌毒素會引起骨髓功能抑制,導致血細胞合成紊亂和血蛋白下降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貧血。感染性心內膜炎后,血液中的微生物病原體會持續不斷的刺激身體的細胞和體液免疫介導的免疫系統,脾臟屬于身體的免疫系統之一,受到刺激后就會引起脾功能亢進,脾功能亢進時大量的血細胞在脾中潴留、破壞,特別是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潴留在體內就會造成脾的腫大,從而導致貧血現象出現。
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還會出現發熱、心臟雜音等癥狀,要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用青霉素V鉀片、硫酸慶大霉素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在用藥時要嚴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藥物,不得擅自終檢藥量,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通過,主動脈瓣置換術、二尖瓣修補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治療后貧血現象就會減輕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