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后位一般會導致不孕,患病后可以去醫院婦產科進行就診,不可盲目輕信偏方,也不可濫用藥物。
子宮后位通常是子宮導向直腸,呈后傾后屈的狀態,其形成原因考慮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包括多次分娩損傷、盆腔炎、產后子宮復舊不良、先天性子宮畸形等,患病后會導致子宮的結構出現異常,會影響到子宮內膜的正常脫落,主要表現為月經異常、痛經等癥現象,還有可能會影響卵子的正常生長和發育,也可一定程度上阻止精子與卵子相結合,所以會出現不孕現象,如果壓迫直腸后,也會出現排便困難,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比較大,應及時配合醫生治療。
子宮后位應根據具體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和治療,如果是因盆腔炎引起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顆粒等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因先天性子宮畸形所引起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腹腔鏡或經腹手術糾正子宮的形態。雖然恢復期間無明顯的飲食禁忌,但是也應注意飲食的營養均衡化,避免暴飲暴食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