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檢查是確保母嬰健康不可或缺的環節,幫助監測母體和胎兒的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任何潛在問題。一般孕期檢查時間可分為孕早期(1-12周)、孕中期(13-27周)、孕晚期(28周至分娩)。
1、孕早期:
在孕早期,初次產前檢查應全面,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基本檢查。還需關注甲狀腺功能,因為甲狀腺功能異常可影響胎兒神經智力發育。孕早期也是進行遺傳病篩查的重要時期,如唐氏篩查等。
2、孕中期:
進入孕中期,除了常規的產前檢查,還應進行詳細的超聲檢查,以確認胎兒的發育情況和篩查結構性異常。此時,針對孕婦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可能需補充鐵劑、鈣劑和維生素D等,以預防貧血和促進胎兒骨骼發育。
3、孕晚期:
孕晚期需增加產前檢查的頻率。除常規檢查外,還應監測血糖、血壓等指標,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并發癥。孕晚期是評估分娩方式和制定分娩計劃的關鍵時期。
在整個孕期,必要時還需進行額外的檢查,如糖耐量測試、無應激試驗(NST)及生物物理評分(BPS)等,以全面評估母嬰狀況。合理的孕期檢查,結合科學的孕期管理,能有效降低孕期風險,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