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病,是因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其好發部位主要集中在回盲部,即末端回腸和盲腸區域,這是因為該區域的淋巴組織豐富,容易受到結核桿菌的感染。
腸結核的典型癥狀包括腹痛、腹瀉與便秘交替、腹部腫塊等,嚴重時可伴有發熱、盜汗等全身癥狀。針對腸結核的治療,主要采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必要時輔以手術治療。
1、藥物治療
異煙肼:作為抗結核治療的首選藥物,對結核桿菌有強大的殺菌作用。
利福平:對細胞內外的結核桿菌均有殺菌作用,常與異煙肼聯合使用。
2、手術治療
對于并發腸梗阻、腸穿孔、腸道大量出血等嚴重情況的腸結核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切除病變腸段。
3、營養支持
腸結核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應注重營養攝入,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康復。
4、休息與康復
充足的休息對于患者的恢復至關重要,同時應配合適當的康復鍛煉,提高身體機能。
5、定期隨訪
治療期間,患者應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與評估,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腸結核好發于回盲部,治療需綜合運用藥物、手術、營養、休息與康復等多種手段,以期達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