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皮膚及皮下組織營養缺乏,而出現損傷、潰瘍,甚至壞死的現象。可能是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局部潮濕或排泄物刺激、營養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應及時就醫,給予規范的治療。
1、垂直壓力:
比如臥床、坐輪椅等,長時間不改變體位,可能會導致皮膚長期受壓,出現血流不暢,從而引起缺血、缺氧和營養物質缺乏,造成褥瘡。
2、摩擦力:
在拖動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的患者時,會使其皮膚和衣服以及床上用品產生摩擦,如果其皮膚比較脆弱,受到傷害后可能就會出現褥瘡。
3、剪切力:
比如床頭抬高時,患者可能會從床上滑下來,隨著尾骨向下移動時,覆蓋在骨頭上的皮膚可能會保持原位,因此可能會導致皮膚向相反的方向拉,皮膚被拉傷后,通常也可形成褥瘡。
4、局部潮濕或排泄物刺激:
如果沒有給患者及時清理汗液、尿液、糞便等,在受到這些物質的刺激后,會影響皮膚的防御功能,從而容易發生褥瘡。
5、營養不良:
日常飲食中如果缺乏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不能維持皮膚健康,通常也容易出現褥瘡。
患有痔瘡時,需要在醫生的操作下先對局部進行清創處理,再使用祛腐生肌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等藥物治療,癥狀嚴重者也可以采用皮膚修復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