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后傷口滲血,其正常性需視情況而定。少量滲血通常是手術后的正常現象,因為手術過程中組織損傷和血管破裂難以避免。然而,若滲血量過多或持續不斷,則可能暗示著異常情況,需及時關注并處理。
手術導致的局部組織損傷和皮下血管破裂,在恢復過程中會有少量血液滲出,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隨著傷口的愈合,這種滲血會逐漸減少并停止。
術后如未妥善護理傷口,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引發局部紅腫、疼痛和滲血。此時需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劑清理傷口,并可能需服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某些患者因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因子缺乏,導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傷口不易止血。針對此類情況,醫生可能會使用維生素K1、氨甲環酸等藥物幫助止血。
術后傷口受到外力撞擊或牽拉,可能導致原本止血的部位再次出血。此時應重新包扎傷口,并避免進一步的外力損傷。
對于肥胖患者,傷口處脂肪較多可能導致愈合不良,引發脂肪液化并伴隨滲液。這種情況需及時就醫,可能需要進行引流治療。
綜上所述,術后傷口滲血需細心觀察,根據情況及時采取措施,以確保傷口順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