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鈉血癥即血液中鈉離子濃度低于正常范圍,可能引發諸多嚴重健康問題,包括影響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損害腎臟功能,引發藥物相互作用及帶來長期健康影響等,患者需積極配合治療調整電解質平衡。
1、神經系統影響
低鈉血癥可致腦細胞水腫,影響大腦功能。輕度時可能引起頭痛、惡心和嘔吐,重度則可能引發腦腫脹、顱內壓增高,甚至出現腦疝等危及生命的情況。
2、心血管系統影響
低鈉血癥會降低血液滲透壓,使水分進入細胞內引起細胞腫脹。極端情況下,可能影響心肌細胞,導致心功能下降,出現低血壓、心動過緩等心血管癥狀。
3、腎臟功能受損
長期低鈉血癥會損害腎臟,影響其濃縮功能,導致多尿、夜尿增多等癥狀。治療低鈉血癥的藥物,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利尿劑,也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4、藥物相互作用
低鈉血癥患者治療時可能使用多種藥物,如抗利尿激素(如去氨加壓素)、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等)以及電解質補充劑,這些藥物間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增加治療難度與風險。
5、長期健康影響
若低鈉血癥持續且未及時治療,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疲勞、肌肉無力、記憶力減退等長期健康問題,還可能加劇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
總之,低鈉血癥危害大,患者應重視并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