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往往會減退。肝臟分泌的膽汁對脂肪消化至關重要,術后膽汁分泌減少,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癥狀。肝功能可能異常,手術本身對肝臟是一次重大創傷,如果術后恢復不良,可能引發肝功能不全。傷口感染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手術切口存在感染的可能性,患者需要密切關注傷口狀況并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此外,肝切除后還可能出現一些較為嚴重的后遺癥,如肝硬化和腹水。如果患者術前已存在肝硬化,手術可能加劇這一進程。腹水則是由于肝臟功能受損,導致液體在腹腔內異常積聚。
在藥物治療方面,醫生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索磷布韋,或是用于緩解癥狀的藥物如螺內酯片、呋塞米片等。但患者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
肝切除后患者的整體代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免疫力都可能發生改變。因此,患者在術后需要定期復查,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以保持身體健康。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患者在術后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面對術后恢復過程中的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