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內是有寄生蟲的,雖然黃鱔目前國內關于黃鱔感染寄生蟲的相關報道主要可有:
1、我國水資源和水產豐富的南方和中原地區感染率較高,且感染寄生蟲有種類差異。
2、江蘇、四川的感染率最高,其中江蘇蟮錐體蟲感染率86.00%,隱藏新棘蟲感染率97.00%。四川隱藏新棘蟲感染率57.40%,胃瘤線蟲感染率41.20%。
3、黃鱔感染寄生蟲的情況在我國大陸四川、江蘇等地區較為多見。四川地區黃鱔主要被隱藏新棘蟲、胃瘤線蟲、鋸緣葉形吸蟲等感染;而江蘇地區黃鱔感染寄生蟲的種類多、感染率高、感染強度高,種類主要有隱藏新棘蟲、蟮錐體蟲、毛細線蟲等,顎口線蟲等黃鱔寄生蟲有可能對人體致病。
黃鱔寄生蟲的認知和對人體的危害:
1、人若食用不熟的被寄生蟲感染的黃鱔,就會感染其體內的寄生蟲。
2、由于人不是某些寄生蟲的正常宿主,幼蟲在人體內不能發育完全,而在多個器官組織移行、竄擾,對組織器官進行破壞和引發變態反應,危害人類健康。
3、黃鱔體內感染的寄生蟲中多以線蟲、吸蟲為主。大部分線蟲都是營自生生活,廣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之中。
4、寄生于人體的線蟲總共有一百多種,而在黃鱔體內發現的22種寄生蟲中,顎口線蟲等可寄生于人體,引起相應的寄生蟲病。例如顎口線蟲第一中間宿主為劍水蚤,黃鱔吞食后極可能被感染。人食生或半生顎口線蟲幼蟲感染的黃鱔,可導致顎口線蟲病。引起由幼蟲移行所引起的機械損傷,以及蟲體周圍的炎癥、毒素刺激和變態反應。
日常生活建議:
1、建議大家食用黃鱔時,一定要確保熟透,殺死寄生蟲。
2、加強人群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改變人群生食與半生食動物肉的不良飲食習慣。
3、杜絕病從口入的感染途徑,改善黃鱔養殖衛生環境是防治的根本措施與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