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藥物比較多,不同的藥物所針對的疾病會有所區別,那么發現藥物超出了它的“保質期”,我們是否還能安心服用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過期藥品的神秘面紗,守護我們的健康不“過期”。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藥品的保質期,是指藥品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能夠保證其質量和療效的期限。一旦超過這個期限,藥品的成分、性質可能會發生變化,導致療效降低,甚至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因此是不能吃的。
過期藥品的“三大罪狀”
1、療效打折:過期藥品的有效成分可能因分解、氧化等原因而減少,這意味著即使你服用了,也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延誤病情。
2、毒性增加:某些藥品過期后,可能會產生新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是有害的,甚至具有毒性,對人體器官造成損害。
3、細菌滋生:開封后的藥品,特別是液體、糖漿等劑型,更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細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會進一步加劇藥品的變質。
面對過期藥品,我們應該怎么做?
養成定期檢查家庭藥箱的習慣,對于即將過期或已過期的藥品,要及時清理。建議每3-6個月檢查一次,并根據需要調整儲備。
如果不慎吃了過期的藥物,我們該怎么辦呢?
1、催吐。
2、洗胃。
健康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而守護健康,就要從細節做起。面對過期藥品,我們絕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吃一點沒事”。記住,任何一次對健康的輕視,都可能成為日后遺憾的源頭。讓我們從今天開始,養成良好習慣,定期檢查、正確處理過期藥品,讓健康永遠不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