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臨床上指發熱,感冒發熱后晚上睡覺總是出汗考慮是環境溫度過高、穿著衣服過厚、用藥后的正常反應、自身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自身患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過加強生活護理、應用藥物等方式改善,一旦有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1、環境溫度過高:
若出現感冒后,會使體內的產熱大于散熱,進而引起發熱,感冒發熱后,如果睡眠環境溫度過高,則會導致毛孔擴張,進而誘發出汗。此時應將室內溫度調于合適的狀態,一般24~26℃為宜。
2、穿著衣服過厚:
如果感冒發熱后,晚上睡覺時穿的衣服比較厚,也會影響體內的散熱,所以會出現少量出汗。此時應隨溫度變化,適量的減少衣物。
3、用藥后的正常反應:
感冒患者如果體溫超過38.5℃,可以遵醫囑在飯后應用布洛芬膠囊、對乙酰氨基酚顆粒、吲哚美辛膠囊等藥物退熱治療。藥物成分在體內發揮作用的同時,會促進汗液排出,使體溫逐漸下降,所以會出現晚上睡覺總出汗,此時屬于用藥后的正常反應,無需特殊治療,適量的增加飲水量即可。
4、自身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該病會因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而導致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亢進,所以會誘發心慌、手抖、異常出汗等現象。可以遵醫囑在飯前或飯后應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巰咪唑片、甲亢靈片等藥物治療。
5、自身患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該病主要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患病后會因植物神經功能出現異常而誘發血壓異常、夜間睡眠時盜汗等癥狀。一般可以遵醫囑用35~38℃的溫水送服甲鈷胺片、維生素B1片、谷維素片等營養神經的藥物治療。
如果是疾病因素所致,也需要遵醫囑定期去醫院復查,以便了解病情的具體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