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晚期癥狀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肝臟長期受損、功能逐漸衰竭所致。這一階段,肝臟已無法有效執行其代謝、解毒、儲存等重要職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生理紊亂和臨床表現。
肝功能減退是肝硬化晚期的核心問題。隨著肝細胞的大量壞死和纖維組織的增生,肝臟合成蛋白質的能力下降,引發低蛋白血癥,表現為水腫和腹水。同時,凝血因子的合成減少,導致患者容易出現出血傾向,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
門脈高壓是另一關鍵因素。肝硬化導致肝內血管阻力增加,門靜脈血流受阻,進而引發脾大、脾功能亢進,表現為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此外,門脈高壓還可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毒素積累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肝臟解毒功能下降,導致體內毒素如氨等無法及時清除,進而引發肝性腦病,表現為意識障礙、行為異常等。
免疫系統紊亂常伴隨肝硬化晚期。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并發各種感染,如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等。
藥物治療在肝硬化晚期也面臨挑戰。由于肝臟代謝藥物的能力減弱,藥物如利尿劑(螺內酯、呋塞米)、抗生素(頭孢曲松、阿莫西林)及保肝藥(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等的療效可能受到影響,同時藥物副作用可能加劇。
綜上所述,肝硬化晚期癥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肝功能減退、門脈高壓、毒素積累、免疫系統紊亂以及藥物治療的復雜性。這一階段的治療需綜合考慮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