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發病率:
據2012—2015 年全國調查顯示,18-24 歲、25-34 歲、35-44 歲的青年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 0%、6. 1%、15. 0%。也就是說,對于40歲左右的人群,10個人當中差不多就有一個人確診為高血壓,且隨著年齡增加,患病率逐漸上升。
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高鈉、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國人群重要的高血壓危險因素。另外還有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年齡相關、高血壓家族史、缺乏體力活動等。
高血壓的危害
眾所周知,高血壓可以明顯提高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病風險,而且,收縮壓每升高20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10mmHg,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風險倍增。有必要強調的是,這里指的未進行治療或者治療不當的高血壓,而對于控制良好的高血壓,大可不必擔心。
高血壓的定義:
指南對高血壓的定義是: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手臂血壓,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如果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 mmHg,仍應診斷為高血壓。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不同的三天內測量的血壓,而非僅測一次血壓!
我經常對可疑高血壓患者的建議是:備好血壓計,自行在家測量(注意血壓測量有規范的要求),每天早中晚各測一次,并記錄在筆記本上,持續1個禮拜左右(如果血壓持續高于180時,建議前往盡早醫院處理),醫生會根據這份測量結果給出就診意見。
高血壓的治療:
高血壓的治療很成熟,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首先是在生活上限制餐飲相關的鈉鹽攝入,注意緩解緊張情緒,調整生活作息規律,適當加強運動鍛煉,減輕體重。藥物的治療已相當成熟,藥物副作用小,適合在經調整個人生活習慣后仍未能降壓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藥物有好些種類,每個種類又細分有不同的藥品,個人病情的不同可能會對應有不同的用藥方案,患者應該通過就診醫生后獲取適合自己的藥物處方,并在用藥階段仍堅持不懈地自行監測血壓,且記錄在筆記本上。尤其是對于初診為高血壓的患者初次用藥時或者調整用藥后,切記一定要在用藥早期(約為一月)監測血壓!因為用藥后可能存在血壓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規范的血壓記錄可以在復診時候供醫生調整最佳的用藥方案。
總之,高血壓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重視并不意味著需要恐慌,知己知彼,積極控制,就能戰勝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