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的職責是防病治病,可是有些時候醫護人員通過無意識的言語動作,或不必要的輔助檢查,讓病人接受了一些不恰當的暗示,從而致病,這就是醫源性的疾病。
比如可能有個病人發燒了,這時候醫生嘀咕了一聲有雜音,病人可能就會認為自己得了心臟病,十分緊張,于是到處去看心臟病,這就是一種醫源性心臟病的例子。這個病是醫務人員不注重求醫者的心理,通過不良的一些語言動作和不必要的檢查,隨便使用了一些衰弱、虧損、后遺癥等一些醫學術語,讓病人的心理產生不必要的負擔和消極的自我暗示,結果使沒有病變成了有病,小病變大病,輕病變重病。
得醫源性的疾病當中,暗示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暗示病人會不知不覺的患上此病,治療這個病最好的辦法還是心理治療。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宣傳一些相關的醫藥知識的方法消除他的疑慮,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非但不能治愈這個病,反而給他重新增加一些暗示,使病情難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