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主要發生在下肢、左下肢和肺部,具有潛在致死性。靜脈血栓的風險在于阻塞各種上下肢靜脈。尤其是栓子伴隨回流的血液阻塞肺動脈或肺支動脈,發生肺梗死,給搶救帶來困難,引起70%患者的死亡,另外大約50%的患者在深靜脈血栓形成后1至2年內逐步出現活動后肢體疼痛、腫脹等表現;其中5%至10%的患者最終出現靜脈性潰瘍嚴重影響活動和生活質量。
一、潛靜脈血栓形成,可發生于身體的各個部位,常累及大小隱靜脈或其屬支,多發生在靜脈曲張的基礎上,可沿潛靜脈行走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后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淺表靜脈發紅、紅腫、栓子不易脫落,一般不引起肺栓塞。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臨床特點的不同,又把肢體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把間歇性復發性的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二、深靜脈血栓形成:
1、髂股靜脈血栓常見于產后,起病急,患者下肢呈嚴重彌漫性水腫,大腿內側疼痛,皮膚溫度升高。
2、小腿深靜脈血栓脛后靜脈、盆靜脈,常見于臥床少動患者,左側常見疼痛、壓痛、抽搐。
3、肺栓塞,由于體上下肢前栓子循環的各種栓子脫落,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環障礙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癥。常見的肺栓子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也稱肺血栓栓塞,患者突然發生不明原因的虛脫、臉色蒼白、出冷汗、呼吸困難、呼吸衰竭、胸痛、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