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與胃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而構成表里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從而滋養全身,故稱脾胃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胃屬燥,脾屬濕,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兩臟燥濕相濟,陰陽相合,方能完成飲食物的傳化過程。故《臨證指南醫案》又說:“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關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即可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可出現食少、嘔吐、惡心,脘腹脹滿等癥。反之,若飲食失節,食滯胃脘,胃濕合降,亦可影響機體的升清與運化,可出現腹脹、腹瀉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