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陰心包經起于胸中,屬心包,下膈,聯絡三焦。它的外行支是從胸中,出與側胸的上部,循行于上肢內側面兒的中間部,入掌中,終止于中指端。掌中分支止于無名指端,與手少陽三焦經進行交接。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包括:心包位,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一些其他病癥。手厥陰心包經中主要的穴位有曲澤穴。曲澤穴是位于肘部,是心包經的合穴,定位在肘微曲,在肘橫紋中,在肱二頭肌肌腱的尺側緣。曲澤穴主要治療心痛、心悸等心系的病癥,還可以治療胃痛、嘔血、嘔吐等熱性的胃疾,還可以治療暑熱病和肘部的疾患。
手厥陰心包經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心包積液分度心包積液需要超聲與臨床結合進行分度,一般分為微量心包積液、少量心包積液、中量心包積液和大量心包積液這4種類型。微量心包積液也見于正常人,心包積液量一般是15~30毫升,左室后壁液體厚度一般是3~5毫米,就是積液量非常少;少量心包積液就是左室后壁心包積液厚度不超過10毫米,心包積液量50~200毫升;如果心包積液量是200~500毫升,液厚度達到10~20毫米,就是中量心包積液;如果心包積液量大于500毫升,就叫大量心包積液。心包積液見于很多疾病,比如心力衰竭會造成心包積液;肺結核影響到心包也可以造成結核性心包炎,會出現心包積液;某些內分泌疾病,像甲狀腺功能底下,也可以出現心包積液;某些先天性心臟病,也可以出現心包積液。01:55
-
什么是心包腔由漿膜性心包的臟層與壁層相互移行所形成的密閉裂隙,稱為心包腔。平時心包腔內有少量心包積液,心包積液正常不超過50毫升,對心臟收縮、舒張運動起到舒緩、潤滑作用。整個心臟收縮和舒張運動都在心包腔內,如果心包腔內液體增多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從而出現胸悶、氣短、胸痛、呼吸困難的癥狀,可能還會伴有心率加快。如果癥狀明顯,且出現大量心包積液,影響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時,會出現心跳加快和心律不齊等并發癥,需要進行穿刺放液。01:31
-
手厥陰心包經厥陰心包經起于胸中,屬心包,下膈,聯絡三焦。它的外行支是從胸中,出與側胸的上部,循行于上肢內側面兒的中間部,入掌中,終止于中指端。掌中分支止于無名指端,與手少陽三焦經進行交接。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包括:心包位,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一些其他病癥。手厥陰心包經中主要的穴位有曲澤穴。曲澤穴是位于肘部,是心包經的合穴,定位在肘微曲,在肘橫紋中,在肱二頭肌肌腱的尺側緣。曲澤穴主要治療心痛、心悸等心系的病癥,還可以治療胃痛、嘔血、嘔吐等熱性的胃疾,還可以治療暑熱病和肘部的疾患。語音時長 1:19”
-
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是起于足大趾的外側,經過足背內踝前向上行于大腿的內側連續陰部。入體腔然后連續胃、肝膽和膈、脅類,經咽喉上連目系。然后上行出于額部與都脈交會于巔頂,目系的支脈內,下經頰里,環繞唇內,肝部的支脈是上隔注入肺中。足厥陰肝經的主治病癥主要有肝膽疾病,脾胃病,婦科病,少腹病,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其中有主要的一個穴位是太沖穴,太沖穴是肝經的俞穴,源穴,它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前的凹陷處。它可以治療中風病,小兒經風,眩暈,耳鳴,口歪以及婦科的月經病,帶下病,還有黃疸,肝胃病,還有癃閉,遺尿以及下肢痿痹癥。語音時長 1:23”
-
按摩心包經可治療心肌炎嗎病情分析:按摩心包經并不能治療心肌炎,這是因為心肌炎主要是心肌感染性炎癥。對于心肌炎應該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建議患者要臥床休息,同時配合改善心肌能量代謝的藥物,例如輔酶q,磷酸肌酸等。意見建議:大部分心肌炎預后較好,所以患者無需過分擔心,如果患者是爆發性心肌炎,急性期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增強營養支持,注意多休息。
-
冠心病是厥陰病嗎病情分析:冠心病與厥陰病沒有明確的相關性,厥陰病是中醫的說法。冠心病是指西醫的說法,主要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冠脈狹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胸痛,胸悶,心悸,經正規的治療是可以控制的。意見建議:冠心病的患者主要要戒掉吸煙飲酒的不良生活習慣,規律服藥,定期門診復查,避免勞累熬夜,控制體重,適當鍛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
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是起于足大趾的外側,經過足背內踝前向上行于大腿的內側連續陰部。入體腔然后連續胃、肝膽和膈、脅類,經咽喉上連目系。然后上行出于額部與都脈交會于巔頂,目系的支脈內,下經頰里,環繞唇內,肝部的支脈是上隔注入肺中。足厥陰肝經的主治病癥主要有肝膽疾病,脾胃病,婦科病,少腹病,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
-
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是起于足大趾的外側,經過足背內踝前向上行于大腿的內側連續陰部。入體腔然后連續胃、肝膽和膈、脅類,經咽喉上連目系。然后上行出于額部與都脈交會于巔頂,目系的支脈內,下經頰里,環繞唇內,肝部的支脈是上隔注入肺中。足厥陰肝經的主治病癥主要有肝膽疾病,脾胃病,婦科病,少腹病,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