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確實存在瘺管,即通常所說的“洞”。肛瘺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是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遺病變。以下是對肛瘺的詳細解釋:
肛瘺是肛腸科常見疾病之一,多由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破潰或切開引流后形成。這個“洞”其實是連接肛管或直腸與會陰皮膚的肉芽腫性管道,內口多位于齒狀線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膚上。肛瘺的主要癥狀是瘺管外口反復流出少量膿液,污染內褲;有時膿液刺激肛周皮膚,有瘙癢感。若外口暫時封閉,膿液積存,局部呈紅腫,則有脹痛,封閉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復發作可形成多個外口,相互溝通。
治療肛瘺,藥物療法是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藥物包括:
1、消炎藥:如頭孢菌素、青霉素等,用于控制感染,減輕炎癥。
2、止痛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緩解肛瘺引起的疼痛。
3、局部用藥:如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以及外敷金黃膏、紅霉素軟膏等,可清潔肛門,并促進炎癥消退。
針對肛瘺的不同情況,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肛瘺不能自愈,需通過手術治療方能根治。
2、術前術后應充分準備,術后需加強護理,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3、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腹瀉或便秘,以減少糞便對肛瘺內口的刺激。
四、保持肛門清潔,每日用溫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以清潔肛門并促進創面愈合。
五、定期進行肛門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肛門病變,預防肛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