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由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臨床上以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診斷肝硬化需綜合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多方面信息。
一、診斷依據
1、病史采集:詳細了解患者是否有病毒性肝炎、長期酗酒、藥物損傷等肝硬化相關病史。
2、臨床表現:肝硬化早期癥狀隱匿,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乏力、食欲減退、腹脹、黃疸、蜘蛛痣等典型表現。
3、實驗室檢查:肝功能檢測顯示轉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異常等。同時,血清標志物如甲胎蛋白水平可能升高。
4、影像學檢查:超聲、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可見肝臟形態改變,如肝臟縮小、表面不平整,以及門靜脈高壓征象。
5、特殊檢查:必要時可進行肝穿刺活檢,以明確肝硬化的組織學診斷。
二、治療要點
肝硬化治療旨在延緩疾病進展,改善肝功能,并預防并發癥。常用藥物包括:
1、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酯等,用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2、保肝藥物:如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等,以減輕肝臟炎癥,促進肝細胞修復。
3、利尿劑:對于并發腹水的患者,可使用螺內酯、呋塞米等藥物促進腹水排出。
肝硬化的診斷需綜合多方面信息,而治療則需根據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方案,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