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惡露是產婦在分娩后,子宮蛻膜脫落并經陰道排出的組織物及血液,其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血性惡露、漿液性惡露和白色惡露。
1、血性惡露:此階段惡露含有大量紅細胞,色鮮紅,量多,有時伴有小血塊。一般持續3至4日,之后出血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性惡露。若此階段出血過多,可能與子宮收縮乏力或胎盤因素等有關,必要時需使用縮宮素、米索前列醇等藥物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
2、漿液性惡露:隨著子宮內膜的逐漸修復,出血量明顯減少,惡露變為淡紅色的漿液性物質,含有較多壞死的蛻膜組織、宮腔滲出液及宮頸粘液。此階段可持續10日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此階段惡露因含大量白細胞而色澤較白,質地黏稠。白色惡露約持續3周干凈。若此階段惡露出現異常,如伴有異味、顏色發黃等,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時就醫,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青霉素、頭孢曲松鈉等。
產后惡露的三個階段各有特點,產婦應密切觀察惡露的性狀和持續時間,如有異常及時就醫,以確保產后恢復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