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分為4個階段,分別為卵泡的發育與成熟、排卵、黃體形成及黃體退化。
卵泡的發育與成熟,育齡期女性每月發育3-11個卵泡,其中的一個優勢卵泡可發育至成熟,其余卵泡則自動退化。卵泡發育成熟后,卵細胞及其周圍結構一起排出卵巢的過程稱為排卵,一般發生在下次月經出血前14日左右,排卵期前后進行性生活可有效備孕。排卵后,原本構成卵泡外結構的組織向內包圍,包裹住未隨卵細胞排出卵巢的剩余卵泡結構,形成黃體。黃體可分泌性激素進一步促進子宮內膜增厚,使子宮內膜變得厚而松軟,便于受精卵著床。
若排出的卵子受精,則黃體轉變為妊娠黃體,促進胚胎發育、胎盤生成;若排出的卵子未受精,則黃體會在排卵后9-10日開始退化,逐漸萎縮變小,由周圍的結締組織侵入形成色澤白的白體。隨后月經來潮,卵巢中新的卵泡開始發育,進入下一階段。
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可引發其他女性生殖器的一系列周期性變化,如子宮內膜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