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肝膿腫的不同分類,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細菌性肝膿腫。
1、抗生素。對于急性期肝局限性炎癥,膿腫尚未形成或多發性小膿腫,應積極的內科保守治療。在治療原發病灶的同時,使用大劑量的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療法,控制炎癥,促進炎癥的吸收。
2、抗生素加經皮穿刺引流。在全身使用抗生素的同時,對單個較大的肝膿腫可在B超引導下穿刺吸膿,盡可能吸盡膿液后注入抗生素,致膿腔內可以隔數日反復穿刺吸膿。也可置管引流膿液,同時并沖洗膿腔并注入抗生素,待膿腔縮小,無膿液引出后,再拔出引流管。
3、抗生素加外科引流。對于較大的肝膿腫,估計有穿破可能,或已穿破并引起腹膜炎、膿胸以及感染性肝膿腫或慢性肝膿腫。在全身應用抗生素的同時,應積極進行膿腫外科切開引流術。
4、抗生素加外科切除。對于慢性后壁肝膿腫和肝膿腫切開引流后,膿腫壁不塌陷,留有無效殘腔或竇道長期流膿不愈合,以及肝內膽管結石合并左外葉多發性肝囊腫,且肝葉已嚴重破壞失去正常功能者,可行肝葉切除術。
二、阿米巴性肝膿腫、真菌性肝膿腫。阿米巴性肝膿腫及真菌性肝膿腫治療,首先考慮內科保守治療。全身使用抗阿米巴藥物及抗真菌藥物,其他治療原則與細菌性肝膿腫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