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冒虛汗在中醫屬于汗癥范疇,可能是由于氣虛、氣陰不足、陰虛火旺等引起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
1、氣虛:在臨床上通常是指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無法維持正常的機體某些功能活動,抗病能力下降等情況,通常是由于身體素質較差、久病、勞累、飲食不當等有關,臨床表現是以氣短乏力、頭暈目眩、自汗等為主要癥狀。患者可遵醫囑服用柏子養心丸、補肺丸、補中益氣丸等藥物治療。
2、氣陰兩虛:通常是指氣與陰都不足,從而出現陰液和陽氣均受損傷的現象,臨床表現是以精神萎靡、汗多、口干咽痛、氣短胸悶、四肢無力等為主要癥狀,此病多見于飲食不節、疾病因素、勞累等有關。患者可遵醫囑通過服用虛汗停顆粒、六味地黃丸、生脈飲等藥物治療。
3、陰虛火旺:通常是指人體陰液不能滿足機體基本需求,導致患者出現陽熱病表現出的一系列病態,臨床表現是以五心煩熱、耳鳴、頭暈、盜汗等為主要癥狀,多見于過度勞累、久病不愈、房事過多等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平時適量的喝一些枸杞、菊花、黃連等泡水,可以幫助改善癥狀。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可能是腎陰虛等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