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肝斜徑,又稱為肝右葉最大斜徑,是評估肝臟大小和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指標之一。其正常值通常介于10cm至14cm之間,因此,右肝斜徑13.8cm可以認為是正常的。
肝臟作為人體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其大小的變化往往能反映出肝臟的健康狀況。右肝斜徑的測量在超聲檢查中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幫助醫生判斷肝臟是否存在腫大或縮小的情況。
一般來說,超出正常范圍的最大值,即肝大,可能意味著患者的肝臟功能出現了問題。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肝炎、肝膿腫、原發性肝癌和肝硬化。例如,肝炎可能由病毒或自身免疫因素導致,其癥狀包括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而肝硬化則可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
相反,如果右肝斜徑小于正常范圍的最小值,則可能意味著肝臟體積縮小,這通常與肝硬化或肝炎后期等疾病相關,這些疾病的預后通常不良。
為了維護肝臟健康,除了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和超聲檢查外,還應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避免熬夜、高脂高鹽飲食等不良習慣,并適當增加體育運動以提高免疫力。在必要時,例如慢性肝炎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谷胱甘肽片、雙環醇片或利巴韋林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總的來說,右肝斜徑13.8cm處于正常范圍內,但仍需關注肝臟健康,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醫學檢查來預防肝臟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