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患者一般大便不會有粘液,患者大便有粘液可能是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易激綜合征等疾病導致。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性病變,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之一,胃炎的主要癥狀包括噯氣、反酸、惡心、早飽上腹部不適或者燒灼感,這些癥狀是相對比較成常見的,吃了生冷、辛辣或者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引發這種癥狀,或者使原有的癥狀加重,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出現食欲不振,乏力、消瘦、頭暈癥狀。胃炎合并胃黏膜糜爛者可以出現少量或者大量的消化道出血,表現以黑便為主,持續三到四天后可以自行停止,一般不會導致患者出現粘液便。
正常的大便中含有少量粘液,一般不容易被發現,如果通過肉眼可以看到明顯的粘液便,大多是由于病理性因素導致的,比如細菌性痢疾、慢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征、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腸道腫瘤等,這些致病因素會導致粘液異常增多,形成主要以粘液為主的大便,需要去醫院肛腸科就診,通過大便常規檢查,必要時腸鏡檢查明確具體的病因,再針對性的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