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血脂水平正常的情況下,動脈斑塊的形成也是可能的,這主要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內皮損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慢性炎癥以及遺傳因素等。
1、血管內皮損傷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始動因素,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等均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從而引發斑塊形成。
2、血流動力學改變
在血管分叉、彎曲或狹窄部位,血液流動會產生渦流,這些渦流會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進而促進斑塊在這些部位的形成。
3、慢性炎癥
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炎癥,可導致血管壁發生炎癥反應,從而加速動脈斑塊的發展。
4、遺傳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有家族聚集現象,可能與基因對血脂代謝、凝血機制以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有關。
5、其他風險因素
高齡、性別(男性多見)、肥胖、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也是動脈斑塊形成的潛在風險因素。
為預防動脈斑塊的形成,除了控制血脂外,還應關注血壓、血糖等指標,并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增加運動、均衡飲食等。